›› 2018, Vol. 39 ›› Issue (5): 1543-1552.doi: 10.16285/j.rsm.2016.1308
•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 下一篇
刘松玉1, 2,曹菁菁1, 2, 3,蔡光华1, 2
LIU Song-yu1, 2, CAO Jing-jing1, 2, 3, CAI Guang-hua1, 2
摘要: 以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酸碱度测试、X射线衍射试验、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碳化时间影响下活性氧化镁碳化加固粉质黏土的强度、pH值、碳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等变化。根据碳化固化土强度与碳化产物含量及累积孔隙体积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粉质黏土的碳化反应微观模型。结果表明:随碳化时间增加和初始含水率减小,碳化固化土的碳化产物含量增加、累积孔隙体积减小,同时氧化镁碳化加固土的强度提高;碳化固化土的pH值随碳化时间不断减小,而随初始含水率变化不大;最后提出了粉质黏土的碳化反应微观模型,确定了活性氧化镁固化粉质黏土在碳化约6.0 h时可获得最高强度。
中图分类号:
TU 411
[1] | 刘建民, 邱月, 郭婷婷, 宋文智, 谷川, . 饱和粉质黏土静剪强度与振动后 静剪强度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773-780. |
[2] | 丁长栋, 张杨, 杨向同, 胡大伟, 周辉, 卢景景, . 致密砂岩高围压和高孔隙水压下渗透率 演化规律及微观机制[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300-3308. |
[3] | 王东星, 肖杰, 李丽华, 肖衡林, . 基于碳化-固化技术的武汉东湖淤泥 耐久性演变微观机制[J]. 岩土力学, 2019, 40(8): 3045-3053. |
[4] | 王东星, 肖 杰, 肖衡林, 马 强, . 武汉东湖淤泥碳化-固化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5): 1805-1812. |
[5] | 刘家顺, 王来贵, 张向东, 李学彬, 张建俊, 任 昆, . 部分排水时饱和粉质黏土变围压循环三轴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4): 1413-1419. |
[6] | 胡田飞, 刘建坤, 王天亮, 岳祖润, . 粉质黏土变形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及其双屈 服面本构模型[J]. 岩土力学, 2019, 40(3): 987-997. |
[7] | 查甫生, 刘晶晶, 许龙, 邓永锋, 杨成斌, 储诚富, . 水泥−粉煤灰固化/稳定重金属污染土的电阻率 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573-4580. |
[8] | 杨文保, 吴琪, 陈国兴, . 长江入海口原状土动剪切模量预测方法探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0): 3889-3896. |
[9] | 刘家顺,张向东,孙嘉宝,杨建军,方天健. 主应力轴旋转下K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孔压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 2018, 39(8): 2787-2794. |
[10] | 熊 勇,罗 强,张 良,蒋良潍,朱江江, . 粉质黏土填料在K30试验加载进程中的变形时间效应状态分析[J]. , 2018, 39(3): 863-871. |
[11] | 李连祥,符庆宏,黄佳佳, . 砂土地基和粉质黏土地基基坑悬臂开挖离心模型试验[J]. , 2018, 39(2): 529-536. |
[12] | 陈树峰,孔令伟,黎澄生, . 低幅应变条件下粉质黏土泊松比的非线性特征[J]. , 2018, 39(2): 580-588. |
[13] | 杨光昌,白 冰. 考虑超固结效应的不同温度路径下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固结[J]. , 2018, 39(1): 71-77. |
[14] | 李术才,陈红宾,章 冲,龚英杰,李会良,丁万涛,王 琦,. 粉质黏土隧道超前支护作用效果研究[J]. , 2017, 38(S2): 287-294. |
[15] | 涂义亮,刘新荣,钟祖良,王 睢,王子娟,柯 炜, . 干湿循环下粉质黏土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 2017, 38(12): 3581-35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