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Vol. 38 ›› Issue (7): 1878-1886.doi: 10.16285/j.rsm.2017.07.005
王家全1,刘垒雷2,朱庆盛1,张 昊1
WANG Jia-quan1, LIU Lei-lei2, ZHU Qing-sheng1, ZHANG Hao1
摘要: 在典型的上硬、下软红黏土地层中静压管桩滞留的残余应力对基桩承载特性有较大影响。通过自行设计模型试验设备进行红黏土地层单、群桩静压闭口管桩室内试验,分析3种桩径下静压单、群桩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及时间效应。结果表明,静压管桩桩身残余应力沿桩身从上到下先增大后变小,呈折线型分布;对于典型的红黏土上硬、下软地层,桩端持力层位于硬塑层和可塑层时,桩身和桩端残余应力均较小;当管桩压入到基岩持力层后桩端受约束增强,桩身和桩端残余应力明显增大;静压单桩完成后静置初期桩身残余应力时间效应比较明显,减小幅度较大,复压后而后随着休止时间的延长,桩身残余应力呈指数型衰减至一较低稳定值;静载试验时忽略残余应力就将认为整个桩身所受压力偏小,偏大计算中性面以上侧摩阻力7.97%,偏小计算中性面以下侧摩阻力8.33%和桩端阻力2.29%。
中图分类号:
TU 473
[1] | 范怡飞, 王建华, . 考虑桩靴贯入对邻近群桩效应影响的分析方法[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360-2368. |
[2] | 杨艳霜, 周辉, 梅松华, 张占荣, 李金兰. 高地应力硬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时效性扩展案例分析——特征与机制[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357-1365. |
[3] | 王青元, 刘杰, 王培涛, 刘飞, . 冲击扰动诱发蠕变岩石加速失稳破坏试验[J]. 岩土力学, 2020, 41(3): 781-788. |
[4] | 吴琪, 丁选明, 陈志雄, 陈育民, 彭宇, . 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珊瑚礁砂地基中桩-土-结构 地震响应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2): 571-580. |
[5] | 方金城, 孔纲强, 陈斌, 车平, 彭怀风, 吕志祥, . 混凝土水化作用对群桩热力学特性影响现场试验[J]. 岩土力学, 2019, 40(8): 2997-3003. |
[6] | 高广运, 谢伟, 陈娟, 赵宏, . 高铁运行引起的高架桥群桩基础地面振动衰减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8): 3197-3206. |
[7] | 张治国, 张瑞, 黄茂松, 宫剑飞, . 基于差异沉降和轴向刚度控制的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优化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6): 2354-2368. |
[8] | 蔡奇鹏, 甘港璐, 吴宏伟, 陈星欣, 肖朝昀, . 正断层诱发砂土中群桩基础破坏及避让距离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3): 1067-1075. |
[9] | 孔令刚, 肖方初, 樊继营, 陈云敏, . 水平偏心受荷群桩p乘子计算[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659-4667. |
[10] | 许宏发,柏 准,齐亮亮,耿汉生,马林建,刘 斌, . 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岩蠕变寿命估计[J]. , 2018, 39(6): 1973-1980. |
[11] | 熊 勇,罗 强,张 良,蒋良潍,朱江江, . 粉质黏土填料在K30试验加载进程中的变形时间效应状态分析[J]. , 2018, 39(3): 863-871. |
[12] | 杨耀辉,陈育民,刘汉龙,李文闻,江 强, . 排水刚性桩群桩抗液化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 , 2018, 39(11): 4025-4032. |
[13] | 马学宁,付 江,王 军,王 旭,. 不同堆载形式对群桩负摩阻力的影响[J]. , 2018, 39(10): 3531-3538. |
[14] | 裴书锋,冯夏庭,张建聪,王鹏飞,江 权,周扬一,郝宪杰,刘俊峰,. 高边坡坝基柱状节理玄武岩开挖卸荷时效松弛特性[J]. , 2018, 39(10): 3743-3754. |
[15] | 辛冬冬,张乐文,宿传玺. 基于虚土桩模型的层状地基群桩沉降研究[J]. , 2017, 38(8): 2368-23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