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4, Vol. 45 ›› Issue (4): 1181-1189.doi: 10.16285/j.rsm.2023.0581
张冬梅1, 2,张学亮1, 2,杜伟伟3
ZHANG Dong-mei1, 2, ZHANG Xue-liang1, 2, DU Wei-wei3
摘要: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桩基与隧道立体交叉分布体系的日渐复杂,隧道渗流侵蚀引发的桩基稳定性问题越发突出。然而,目前关于隧道破损引发渗流侵蚀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侵蚀发生机制方面,其与邻近桩基的相互作用尚欠关注。因此,在物理试验揭示渗流侵蚀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体临界细粒含量表达式,量化表征了地层侵蚀形态;随后,采用随机定量删除细颗粒的方法,基于离散单元法DEM建立了多区域侵蚀地层模型,进而分析了不同桩基位置、沉桩方式、桩基荷载和基础类型条件下桩基结构的侵蚀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桩基受侵蚀后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下沉位移,并在不平衡力的驱动下向侵蚀区倾斜;桩端阻力受损后随桩体下沉逐渐上升,侧摩阻力损失则基本无法恢复。此外,不同沉桩方式与桩基荷载下,桩体的位移与阻力变化模式基本一致,主要是变化量的不同;相比单桩,群桩具有更好的抗侵蚀能力。
中图分类号:
[1] | 冷伍明, 丁荣锋, 杨奇, 陈琛, 邓煜晨, 徐方, 阮波, . 粗糙度对单桩竖向承载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597-1607. |
[2] | 胡伟, 李砥柱, 林志, 冯世进, 黄勇祥, . 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与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661-1674. |
[3] | 周攀, 李镜培, 李盼盼, 刘耕云, 张超哲, .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的砂土中单桩荷载−沉降响应预测方法[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686-1698. |
[4] | 肖明清, 徐晨, 崔岚, 盛谦, 陈健, 谢壁婷, 晏庆明. 基于总安全系数法的系统锚杆支护承载能力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743-1754. |
[5] | 喻文昭, 朱鸿鹄, 王德洋, 谢天铖, 裴华富, 施斌, . 荷载作用下砂土边坡-管道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309-1320. |
[6] | 刘秀敏, 范凯, 王月, 王文中, 陈从新, . 陡倾结构金属矿山岩移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412-1422. |
[7] | 陈磊, 张强, 贾朝军, 雷明锋, 黄娟, 胡晶, . 强降雨对库岸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423-1434. |
[8] | 熊根, 付栋康, 朱斌, 赖莹, . 软黏土中吸力锚承载特性离心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472-1480. |
[9] | 蒋济泽, 王成龙, 黄煜镔, 赵华, 陈志雄, . 竖向和水平组合荷载下能量桩单桩变形特性[J]. 岩土力学, 2024, 45(3): 788-796. |
[10] | 毛佳, 余健坤, 邵琳玉, 赵兰浩. 三维可变形圆化多面体离散单元法[J]. 岩土力学, 2024, 45(3): 908-916. |
[11] | 刘新荣, 王浩, 郭雪岩, 罗新飏, 周小涵, 许彬, . 考虑消落带岩体劣化影响的典型危岩岸坡稳定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2): 563-576. |
[12] | 朱姝, 阙相成, 朱珍德, 朱其志, . 考虑截面规则性的柱状节理岩体变形及强度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1): 213-225. |
[13] | 雷华阳, 薄钰, 马长远, 王磊, 章纬地, . 多因素影响下黏土比热容变化规律及预测模型[J]. 岩土力学, 2023, 44(S1): 1-11. |
[14] | 王斌, 李洁涛, 王佳俊, 陈鹏林, . 强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S1): 234-248. |
[15] | 杨凯丞, 吴曙光, 廖海成, 张辉, . 双锚杆受力机制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S1): 495-5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