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1): 75-87.doi: 10.16285/j.rsm.2022.0267
罗丹旎1, 2, 3,卢思航2, 3,苏国韶2, 3,陶洪辉1
LUO Dan-ni1, 2, 3, LU Si-hang2, 3, SU Guo-shao2, 3, TAO Hong-hui1
摘要: 通过开展含预制单裂隙花岗岩的真三轴单面临空岩爆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和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系统监测岩爆过程,探究了不同产状裂隙岩石的破坏模式、强度变形和声发射演化特性,分析了裂隙产状与岩爆过程及弹射动能之间的关系,对比了含裂隙岩石岩爆发生机制与无裂隙完整岩石的差异。有关力学特性的分析表明,随着裂隙倾角的减小,岩样破坏模式大体呈现由“内剪外劈”向“Z型斜剪”变化的趋势,裂隙对岩石强度的削弱作用不断增大。当裂隙倾角小于30°时,岩石峰值应力普遍仅为完整岩样的一半左右;小倾角裂隙的长度越大,岩样岩板劈裂现象变得显著,形成岩爆坑略微变大,且强度折减幅度越大,峰值轴向应变相应变小;裂隙位置向临空面靠近会加剧岩板的劈裂效应,塑性阶段普遍会产生较大变形并萌生大量裂纹,当裂隙已出露且切断临空面将不易形成岩爆坑。有关岩爆过程及弹射动能的分析表明,随着裂隙倾角的减小,岩样弹射动能呈现先显著降低后小幅回升的变化规律,30°倾角为转变拐点;岩样内部裂隙距临空面越近,裂隙岩样的弹射动能越小;树脂填充裂隙使得岩样弹射动能极大提升,而水泥填充的则无明显提升。有关声发射特征的分析表明,裂隙长度越长,裂隙倾角越小,“平静期”相对岩爆过程的时间占比越大,峰后阶段岩爆瞬间的绝对能量占比越小;若裂隙位置靠近临空面,普遍会形成两个“平静期”,AE绝对能量演化曲线也会额外多一次突增;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裂隙岩样b值初期波动阶段的持续时间变长,下降阶段的速率变大,最小b值点与岩爆时刻越相近。大体看来,含裂隙岩石的应变型岩爆发生机制与无裂隙完整岩石是有区别的,其岩爆发生机制主要有剪切破裂型和张拉板裂型两大类。研究成果为裂隙岩石的岩爆灾害发生机制分析、利用声发射手段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张培森, 许大强, 李腾辉, 胡昕, 赵成业, 侯季群, 牛辉, . 裂隙砂岩注浆前后渗流特性及注浆后 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12-26. |
[2] | 朱泽奇, 田铠玮, 徐启钟, 崔岚, 盛谦, . 水力耦合作用下玄武岩启裂机制与临界水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83-90. |
[3] | 罗国立, 张科, 齐飞飞, 朱辉, 张凯, 刘享华, . 基于3D打印的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尺寸效应及各向异性初探[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107-116. |
[4] | 安然, 陈欣, 张先伟, 王港, 高浩东, . 单轴加载过程中钢渣稳定土细观裂隙的动态演化特征[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300-308. |
[5] | 尚德磊, 陈进帆, 褚鹏, . 岩石张拉裂缝与充填胶结裂隙的相互作用[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319-331. |
[6] | 陈笑予, 姚强岭, 陈胜焱, 山长昊, 李英虎, 徐强, 于利强, 夏泽, 朱柳, 落弘业, . 基于深部含水煤样失稳特征的荷载梁式主控裂隙模型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375-386. |
[7] | 宋硕, 任富强, 常来山, . 含预应力锚杆煤岩组合体破坏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449-460. |
[8] | 刘啸, 张晓君, 魏金祝, 何俊玲, 王靖涛, . 循环加卸载下直墙拱形巷(隧)道应力松弛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476-484. |
[9] | 高志傲, 孔令伟, 王双娇, 刘炳恒, 芦剑锋, . 平面应变条件下不同裂隙方向原状膨胀土变形破坏性状与剪切带演化特征[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495-2508. |
[10] | 刘尚, 刘日成, 李树忱, 蔚立元, 胡明慧. 化学腐蚀下节理花岗岩法向刚度演变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509-2524. |
[11] | 曹瑞琅, 王玉杰, 邢泊, 赵宇飞, 沈强. 基于冲击耗能指数定量评价岩石硬度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619-2627. |
[12] | 辛子朋, 柴肇云, 孙浩程, 李天宇, 刘新雨, 段碧英. 砂质泥岩峰后破裂承载特征与块体分布规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369-2380. |
[13] | 骆祚森, 朱作祥, 苏卿, 李建林, 邓华锋, 杨超, . 基于平行黏结模型的水-岩作用下砂岩蠕变模拟及损伤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445-2457. |
[14] | 赵光明, 刘之喜, 孟祥瑞, 张若飞, 顾清恒, 戚敏杰, . 真三轴循环主应力作用下砂岩能量演化规律[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875-1890. |
[15] | 王雪松, 郭连军, 刘鑫, 邓丁, 张久洋, 徐振洋, . 冲击作用下花岗岩的I型裂纹形态及断面粗糙度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925-19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