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9, Vol. 40 ›› Issue (7): 2765-2773.doi: 10.16285/j.rsm.2018.1636
杜文1,王永红1,李利2,朱连臣3,朱浩天3,王有旗3
DU Wen1, WANG Yong-hong1, LI Li2, ZHU Lian-chen3, ZHU Hao-tian3, WANG You-qi3
摘要: 长春地铁1号线卫星广场站下穿轻轨3号线工程中,下穿段负一层顶板与轻轨隧道底板密贴接触,形成“叠合板结构”。施工中,先注浆加固下穿段土体,然后采用六导洞PBA法配合千斤顶顶升支撑修建下穿段,具体方法为:于1#+4#导洞冠梁上布置液压千斤顶,对上层板形成两端临时支撑;再于3#+5#、2#+4#导洞内各施作一组钢管混凝土立柱及纵梁,对下层板形成永久支撑,纵梁兼做负一层顶板。然后逐步移除千斤顶、拆除导洞初支、浇筑负一层顶板,实现上下层板密贴;最后修建剩余下穿段结构。为评估施工对轻轨隧道的影响,建立数值模型验算轻轨隧道底板弯矩,结果为安全;数值结果表明,底板沉降经历了先下沉、后抬升、再下沉的复杂过程,最终沉降曲线为单凹槽状。实测数据表明:沉降曲线可划分为振荡型、掉落型两种;曲线类型与测点位置有很大关系,震荡型曲线测点位于下穿段两端,掉落型曲线测点位于下穿段中部,分别受千斤顶、5#及6#导洞开挖控制;底板中线最终沉降为单凹槽状,最大沉降量与数值结果相符;变形缝差异沉降在千斤顶作用下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中图分类号:
[1] | 徐日庆, 程康, 应宏伟, 林存刚, 梁荣柱, 冯苏阳, . 考虑埋深与剪切效应的基坑卸荷下卧 隧道的形变响应[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195-207. |
[2] | 郑刚, 栗晴瀚, 程雪松, 哈达, 赵悦镔. 承压层快速减压与回灌应用于隧道抢险的理论与设计[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208-216. |
[3] | 姚宏波, 李冰河, 童磊, 刘兴旺, 陈卫林. 考虑空间效应的软土隧道上方卸荷变形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453-2460. |
[4] | 房昱纬, 吴振君, 盛谦, 汤华, 梁栋才, . 基于超前钻探测试的隧道地层智能识别方法[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494-2503. |
[5] | 史林肯, 周辉, 宋明, 卢景景, 张传庆, 路新景, . 深部复合地层TBM开挖扰动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1933-1943. |
[6] | 郑立夫, 高永涛, 周喻, 田书广, . 浅埋隧道冻结法施工地表冻胀融沉规律及冻结壁厚度优化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2110-2121. |
[7] | 任洋, 李天斌, 赖林. 强震区隧道洞口段边坡动力响应 特征离心振动台试验[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605-1612. |
[8] | 吴鑫林, 张晓平, 刘泉声, 李伟伟, 黄继敏. TBM岩体可掘性预测及其分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721-1729. |
[9] | 周恩全, 宗之鑫, 王琼, 陆建飞, 左熹. 橡胶-粉土轻质混合土中管道动力响应特性[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388-1395. |
[10] | 杨峰, 何诗华, 吴遥杰, 计丽艳, 罗静静, 阳军生. 非均质黏土地层隧道开挖面稳定运动 单元上限有限元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412-1419. |
[11] | 米博, 项彦勇, . 砂土地层浅埋盾构隧道开挖渗流稳定性的 模型试验和计算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837-848. |
[12] | 江南, 黄林, 冯君, 张圣亮, 王铎, . 铁路悬索桥隧道式锚碇设计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999-1009. |
[13] | 郑立夫, 高永涛, 周喻, 田书广.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水下隧道冻结壁厚度优化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1029-1038. |
[14] | 雷升祥, 赵伟. 软岩隧道大变形环向让压支护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1039-1047. |
[15] | 徐进, 王少伟, 杨伟涛. 水位变化下可压缩土层的黏弹性耦合变形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3): 1065-10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