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12): 3577-3586.doi: 10.16285/j.rsm.2023.0347
朱锐1, 2,周峰1,陈廷柱3,邓亚光4
ZHU Rui1, 2, ZHOU Feng1, CHEN Ting-zhu3, DENG Ya-guang4
摘要: 劲性复合桩施工工艺复杂,为了明晰其成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及荷载传递机制,开展了劲性复合桩挤土效应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研究,描述了劲性复合桩成桩过程中桩周土体孔隙水压力、总应力、有效应力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劲性复合桩承载力形成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劲性复合桩挤土效应沿桩径方向逐渐减小,沿桩长方向逐渐增大;在劲性复合桩成桩过程中,周围土层的有效应力增长了12%~63%,桩侧摩阻力也因此显著提升;锥尖阻力、侧壁阻力则分别提高了13%~84%、8%~97%。同时,劲性复合桩通过多种不同强度材料的组合,沿桩径方向依次形成了承载力递减的4个受力构件,实现了比常规桩基均质材料更好的承载效能,本质上是契合了桩顶荷载沿桩径方向、桩长方向引起的桩身剪切应力、压缩应力均会逐渐衰减的特性,这也是劲性复合桩显著经济优势的来源。
中图分类号:
[1] | 张希栋, 董晓强, 段伟, 胡顺磊, 张豪儒, . 不排水循环荷载下纤维加固砂土的超孔压及流动液化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2): 465-476. |
[2] | 文磊, 刘 钟, 马晓华, 张振. 粉土地基中劲性复合桩抗压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2): 511-524. |
[3] | 胡伟, 王辉, 姚琛, 郝冬雪, 史旦达, . 砂土中水平矩形锚板竖向拉拔承载全域内三维统一力学模型与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811-1825. |
[4] | 何杰, 郭端伟, 宋德新, 刘孟鑫, 张磊, 文奇峰, . 循环荷载下楔形劲芯水泥土复合桩工作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5): 1353-1362. |
[5] | 江杰, 付臣志, 柴文成, 欧孝夺, . 砂土地基中桩顶竖向-水平加载路径下柔性单桩水平承载力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5): 1375-1384. |
[6] | 李波, 唐孟雄, 胡贺松, 刘春林, 凌造, 苏定立, 侯振坤. 随钻跟管桩钻孔卸荷与后注浆效应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4): 1044-1052. |
[7] | 黄炜, 简文彬, 杨坚, 豆红强, 罗金妹, . 多支盘锚杆的原型试验与荷载传递特征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2): 520-530. |
[8] | 雷勇, 陈于斯, 谭豪, 李鹏甲, 刘运思, 于艺林, . 下伏空洞桥梁群桩桩端岩层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12): 3339-3348. |
[9] | 牛庚, 朱晓凤, 李俊星, 吕梦缘, 安荔琪, 陈子晗, . 宽广吸力范围非饱和土剪切强度试验研究及其预测[J]. 岩土力学, 2023, 44(12): 3349-3359. |
[10] | 杨光华, 廖汉阳, . 筏板基础下薄层土地基承载力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12): 3405-3414. |
[11] | 黄茂松, 刘奕晖, 俞剑, 李弈杉, . 承压水地层基坑抗突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J]. 岩土力学, 2023, 44(11): 3071-3081. |
[12] | 姜琪浩, 王金铜, 侯波, 张东明, 张晋彰, . 考虑地层变异和参数空间变异的浅基础承载力可靠度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11): 3288-3298. |
[13] | 李瑛, 刘岸军, 刘兴旺. 考虑假想基础宽度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J]. 岩土力学, 2023, 44(10): 2843-2850. |
[14] | 钟紫蓝, 韩春堂, 李锦强, 赵鑫, 缪惠全. 浅埋管道水平横向作用下砂土极限承载力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S2): 95-103. |
[15] | 曾立峰, 邵龙潭, 郭晓霞, . 土中有效应力概念的起源与发展[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127-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