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岩土力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月刊,1979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主编:孔令伟
    编辑:《岩土力学》编辑部
    ISSN 1000-7598 CN 42-1199/O3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目录列表
2006年, 第2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6-07-10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超大型“管幕-箱涵”顶进施工土体变形的分析与预测
孙 钧 ,虞兴福 ,孙 旻 ,李向阳
. 2006 (7):  1021-1027. 
摘要 ( 1826 )   PDF(1885KB) ( 1711 )  
结合上海市中环线北虹路下立交地道工程采用“管幕-箱涵”顶进的非开挖施工全过程,分别应用ANSYS和FLAC三维数值分析程序,对顶进施工所引起的地表变形位移进行了全过程的动态仿真模拟,并采用弹性地基梁法和室内模拟试验以及现场实测数据比拟法,对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最后应用软科学的智能方法,对“管幕-箱涵”顶进非开挖工法所引起的地表变形位移进行了人工神经网络滚动预测。其研究成果已经提交施工部门参考和采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坡稳定极限分析的单元集成法
徐千军 ,李明元 ,陆 杨
. 2006 (7):  1028-1032. 
摘要 ( 1933 )   PDF(435KB) ( 1372 )  
提出的单元集成法为采用塑性力学上限定理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通用性较强的手段。它采用类似于有限元网格划分的方式离散边坡计算区域,并设定一个机动许可的滑动机构(包括滑裂面位置和速度场,它与网格划分方式无关),在此滑动机构下可以很方便地计算每个单元贡献的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率。把所有单元的能量相加就是滑坡体的总能量。然后,根据上限定理求得安全系数,并通过非线性数学规划方法找到最小值。对于直线滑裂面或对数螺旋滑裂面的单滑块机制,几个典型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饱和土中弹性波在双椭圆孔洞周围的散射
周香莲 ,王建华 ,周光明
. 2006 (7):  1033-1037. 
摘要 ( 1520 )   PDF(617KB) ( 1134 )  
利用复变函数法和多极坐标法,研究了饱和土中弹性波在双椭圆孔洞周围的散射及动应力集中的问题。首先通过引入位移势函数,将二维稳态条件下Biot波动方程解耦成势函数所满足的3个Helmholtz方程, 根据分离变量方法即可得Helmholtz方程在柱坐标下势函数的通解。利用土骨架和孔隙水的边界条件,确定波函数展开式中的未知系数,进而得到位移、应力和孔压的表达式。给出了弹性波对2个椭圆形孔洞的动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结果,并讨论了波数和孔距变化对动应力集中系数和孔压集中系数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线性硬化与非线性软化的巷、隧道围岩塑性分析
潘 岳,王志强,吴敏应
. 2006 (7):  1038-1042. 
摘要 ( 1518 )   PDF(476KB) ( 1256 )  
在符合岩体实际的弹性、应变非线性硬化和具拐点的非线性软化的三段式光滑连接应力-应变关系条件下,求得静水压力下圆形巷、隧道围岩塑性硬化区和软化区的应力分布表达式。证明了所求得的巷道围岩径向和切向应力曲线在硬化区半径 和软化区半径 处均光滑连接,特别是所求得的切向应力 - 曲线没有尖峰向上的应力集中,此结果与日本学者久武胜保的试验结果一致。指出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的Kastener解有明显缺陷,其 - 曲线尖峰向上的应力集中与实际不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2驱煤层气中煤层膨胀对套管稳定性的影响
白 冰,李小春,刘延锋,张 勇
. 2006 (7):  1043-1048. 
摘要 ( 1667 )   PDF(540KB) ( 1208 )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于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大量排放CO2,致使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CO2驱煤层气(CO2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技术可同时增产煤层气和大规模减排CO2,在我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应用该技术在注采生产过程中因煤层吸附CO2产生的膨胀效应对套管稳定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通过建立考虑CO2煤岩吸附膨胀效应的套管-充填材料-煤岩平面应变模型计算的套管应力和变形理论解与ABAQUS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分析了CO2吸附膨胀条件下套管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膨胀对套管应力和变形具有显著影响。在给定CO2吸附浓度和套管内径条件下,套管和充填材料的壁厚、充填材料和煤岩的力学参数是影响套管应力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增加套管或(和)充填材料壁厚以及改变充填材料力学参数来降低套管应力。开发超低弹模和较大泊松比的充填材料是降低套管应力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截断墙法降低地下结构地震液化上浮
刘华北,宋二祥
. 2006 (7):  1049-1055. 
摘要 ( 1446 )   PDF(744KB) ( 1118 )  
位于饱和可液化土中的地下结构在地震激励下会由于土层液化而上浮,从而对结构造成严重破坏,设置截断墙是减少这种破坏的有效措施,在国外已经得到成功应用。但是,截断墙减小地下结构地震液化上浮的工作机理尚不明了,其设计参数的影响亦亟待进一步研究。采用以动力两相体有限元法,分析了钢板桩截断墙在不同地震强度激励下降低地下结构地震液化浮的效果,探讨了其工作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截断墙对降低地下结构地震液化上浮有明显效果。同时,通过对地层中超静孔隙水压、土体变形、应力路径、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析发现,截断墙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可液化土的变形和流动。虽然,在较弱地震激励下截断墙可以抑制超静孔隙水压的上升,但在较强地震作用下超静孔隙水压不减反增,通过分析解释了这种矛盾。同时还分析了钢板桩的水平位置、嵌入下卧非液化土层深度与地下结构搭接长度等设计参数对降低地下结构上浮影响,为钢板桩截断墙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因素作用下天然土体渐进破损强度解析
周 成 ,谢和平 ,殷建华
. 2006 (7):  1056-1060. 
摘要 ( 2082 )   PDF(478KB) ( 836 )  
天然沉积土体一般都具有结构性和初始各向异性。在复杂的应力路径的作用下,天然结构性土体的强度与变形一般与重塑土不同。由于结构性、初始各向异性和复杂的应力路径的共同影响,往往使极限状态设计如何确定天然土体渐进破损的强度及参数变得复杂而困难。给出了关于各向异性的天然结构性土体渐进破损的归一化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解析表达式,并研究了天然结构性土体渐进破损的归一化不排水抗剪强度与各向异性和应力路径等因素的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研究
孙晓明 ,何满潮 ,杨晓杰
. 2006 (7):  1061-1065. 
摘要 ( 1457 )   PDF(796KB) ( 1613 )  
由于深部软岩巷道工程岩体介质已进入到塑性大变形阶段,其破坏主要是由于支护体与围岩之间的不耦合造成的,因此提出了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与传统的线性参数设计不同,该方法在变形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最佳耦合过程进行强度设计,提出锚网索耦合支护参数,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反馈设计进行修正。与新奥法不同,采用该设计方法进行锚网索耦合支护既能充分发挥锚网主动支护浅部围岩的能力,又能通过锚索调动深部围岩强度的支护能力,从而可以实现软岩巷道支护体与围岩在强度上、刚度上和结构上的耦合,保证软岩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岩两体模型变形破坏数值模拟
王学滨
. 2006 (7):  1066-1070. 
摘要 ( 1644 )   PDF(554KB) ( 1247 )  
采用拉格朗日元法,在弹性岩石与弹性-应变软化煤体所构成的平面应变两体模型的上、下端面上不存在水平方向摩擦力条件下,模拟了模型的破坏过程、岩石高度对模型及煤体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煤体变形速率、煤体破坏模式及剪切应变增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型的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达到峰值时煤体内部的剪切带图案已经十分明显,在模型的应变硬化阶段,煤体中的应变局部化可视为模型失稳破坏的前兆,随岩石高度的增加,模型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化段变得陡峭,这与单轴压缩条件下的解析解在定性上是一致的;煤体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化段变得平缓,煤体消耗能量的能力增强;弹性阶段煤体的变形速率降低;煤体内部的剪切应变增量增加。煤体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化段的斜率、弹性阶段煤体的变形速率、煤体内部的剪切应变增量及塑性耗散能都受岩石高度的影响,说明了岩石几何尺寸对煤体的影响(煤岩相互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泥石流灾害的定量风险分析
丁继新 ,杨志法 ,尚彦军 ,牛玉强 ,刘 永
. 2006 (7):  1071-1076. 
摘要 ( 1276 )   PDF(465KB) ( 1738 )  
概述了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分析体系,指出了过去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研究中的某些误区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的难点。借助于“灾害熵”的概念,提出了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将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进行分级,建立了风险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分级,可为有效地进行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预警,以及为减灾防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作用下输水隧道的流-固耦合分析
陈健云,刘金云
. 2006 (7):  1077-1081. 
摘要 ( 1919 )   PDF(890KB) ( 1224 )  
在大规模的调水工程的建设中穿越软土地区的浅埋输水隧道的抗震性能问题更加突出。大管径浅埋输水隧道由于内部水体质量巨大,且在振动作用下隧道内部水体产生晃动,由此引起水体-隧道衬砌之间的耦联作用,这些都直接影响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针对这一问题,将围岩-衬砌-水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有限元剖分,采用流-固耦合的分析方法,对隧道中流体对隧道衬砌的频率以及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管内水体采用基于势的流体单元,同时对隧道内无水、半满水、满水的频率和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对软土中输水隧道的频率和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影响很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圆孔结构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马少鹏 ,王来贵 ,赵永红
. 2006 (7):  1082-1086. 
摘要 ( 1860 )   PDF(655KB) ( 1646 )  
采用自行设计的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变形场监测系统(Geo-DSCM系统),观测了受单轴压缩的岩石圆孔结构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场演化。圆孔结构由大理岩方板在中心钻孔加工而成,以0.02 mm/min的位移加载速度进行单轴压缩至破坏。实验结果表明,载荷水平较低时圆孔结构的拉应力集中部位发生变形集中现象;当载荷水平接近加载曲线的峰值点时,变形集中在两条共轭的与加载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局部化带上;之后,变形的集中迁移到其中一条带上集中,结构最终在此带上形成宏观裂纹而破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岩体支护效果数值分析研究
朱维申 ,刘建华 ,杨法玉
. 2006 (7):  1087-1091. 
摘要 ( 1475 )   PDF(456KB) ( 1370 )  
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岩体力学行为数值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包括采用的屈服准则、三维几何模型、岩体力学参数、地应力场、开挖过程模拟和支护结构模拟方法。给出了1.0和0.8两种侧压力系数下,无支护结构、无预应力锚索有锚杆有衬砌、有预应力锚索有锚杆有衬砌3种情况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支护结构对限制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开展作用不大,但对于固定松动破碎岩块、防止洞周局部崩塌脱落有不可缺少的作用;(2)开挖过程对预应力锚索拉力影响不大;(3)开挖过程引起混凝土衬砌较大拉应力,围岩表面的钢筋网,对于限制衬砌开裂和防止其脱落,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横向载荷作用下刚性桩变位规律研究
崔新壮 ,丁 桦 ,金 青 ,李术才
. 2006 (7):  1092-1096. 
摘要 ( 1195 )   PDF(4019KB) ( 1168 )  
目前对横向受载刚性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承载力方面,对变化规律研究很少。为此提出了利用刚性桩上两点位移求桩上任意一点位移、桩回转中心位置及转角的方法。通过对粉质黏土中的刚性桩进行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发现,回转中心位置随位移和载荷的增大,先是急剧下降,然后变缓,最后基本趋于稳定,而且桩埋置参数与土力学参数对回转中心位置的变化规律影响很小;而桩的转角随位移增大近似线性变化。比较发现,由试验和数值计算得到的回转中心极限位置与由极限地基反力法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压煤岩破裂过程电磁辐射与能量转化规律研究
肖红飞 ,何学秋 ,王恩元
. 2006 (7):  1097-1100. 
摘要 ( 2041 )   PDF(439KB) ( 1233 )  
首先对煤岩单轴受压变形破裂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EME)、声发射(AE)信号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然后在试验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与加载变形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EME值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声发射信号也呈现同样的规律;电磁辐射的幅值、脉冲数在煤岩主破裂前与应力基本成正相关的关系,出现峰值后降低,试验的各个样品均呈现此变化规律;电磁辐射能和机械能的转化曲线与煤岩单轴加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是相对应的,且呈现三次多项式的关系。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研究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层状岩体巷道弯曲变形的有限元模拟
王启耀 ,蒋臻蔚 ,杨林德
. 2006 (7):  1101-1104. 
摘要 ( 1889 )   PDF(471KB) ( 1315 )  
在缓倾斜或水平层状岩体中开挖巷道时巷道顶底板弯曲变形和破坏的问题十分突出,巷道往往因这些部位发生过大变形而率先破坏,导致结构的整体失稳。根据层状岩体的特点,分析了其弯曲变形破坏的机理和条件,利用考虑偶应力的Cosserat介质理论,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水平层状岩体巷道的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osserat理论对层状岩体巷道的开挖模拟是适用的,而且简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接触单元对边坡稳定分析影响的仿真研究
董必昌 ,王靖涛 ,程 涛,
. 2006 (7):  1105-1108. 
摘要 ( 1768 )   PDF(534KB) ( 1007 )  
在边坡稳定问题的研究中引入了接触单元的概念,基于局部破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例计算结果比较准确,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和准确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局部破坏理论的正确性和边坡软弱结构面是控制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粉煤灰坝模型抗震试验研究
陈建斌 ,周立运,
. 2006 (7):  1109-1113. 
摘要 ( 1572 )   PDF(802KB) ( 1276 )  
以某电厂填顶高程170,180,230 m灰坝的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基本动力特性试验,进行了在有干滩和无干滩两种工况下模拟Ⅵ度与Ⅶ度地震烈度的响应试验和破坏试验研究,同时对用3种不同灰渣拌合料加高的180 m高程灰坝模型进行了抗震性能做出评价。研究结论对灰坝抗震理论的研究和减震防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顺层岩体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
龚文惠,王 平
. 2006 (7):  1114-1118. 
摘要 ( 1946 )   PDF(572KB) ( 1350 )  
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和Drucker-Prager准则,运用岩体力学理论、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强度折减原理,对顺层岩体路堑边坡在开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应力、变形、结构面上的摩擦力和边坡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顺层岩体路堑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结构面的接触状况以及边坡的稳定性明显受开挖效应的影响;在每一阶段的开挖面上,坡脚附近的水平位移量最大,最危险接触面也都集中在开挖形成的坡脚处,此处岩石最先脱落破坏;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也随着开挖阶段的深入而逐渐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岩填筑高速铁路路堤的室内试验研究
卿启湘 ,王永和 ,李光耀 ,郭建湖,
. 2006 (7):  1119-1123. 
摘要 ( 1719 )   PDF(697KB) ( 1454 )  
介绍了全风化及强风化软岩岩块作为高速铁路路堤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得出了模型路堤基床系数K30、变形模量Ev1和变形系数Ev2等物理力学材料参数。采用Drucker-Prager材料有限元理论,分析了路堤在竖向准静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较吻合,其对软岩岩土填筑路堤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港口工程中非均质层状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袁凡凡 ,栾茂田 ,闫澍旺 ,孙万禾 ,毛 明,
. 2006 (7):  1124-1128. 
摘要 ( 1416 )   PDF(465KB) ( 1218 )  
在深水码头、防浪堤等大型港口工程建设中常常会遇到构筑物下覆地基由非均质的层状土构成的情况。对于这类非均质层状地基,我国港口工程地基规范推荐采用Hansen 61公式、Hansen 69公式和Sokolovskii数值解法3种方法计算地基的极限承载能力。然而,工程实践中由这3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数值往往有较大的差别。考虑到规范的继承性,基于牛顿迭代法,针对3个理论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程序,根据长江口深水治理二期工程地质实测资料,运用该计算程序对该地区地基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层状地基,在相同地质条件、相同荷载条件下Sokolovskii数值解法得到的承载力数值最大,Hansen 69公式得到的承载力数值最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平行顶管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魏新江,魏 纲
. 2006 (7):  1129-1132. 
摘要 ( 1465 )   PDF(412KB) ( 1391 )  
对水平平行双线顶管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横向扰动区范围的计算公式。考虑先施工顶管对后施工顶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后施工顶管地面沉降计算方法,并给出算例分析。分析表明,水平平行顶管施工时由于中间区域受到双重扰动,会产生较大的地面沉降。当两顶管轴线距离较近时,由于先施工顶管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扰动会使后施工顶管产生的扰动加剧,后施工顶管引起的最大地面沉降值和沉降槽宽度都要变大,且地面沉降曲线是不对称的,其最大沉降点要偏向先施工顶管侧,但仍然可以采用Peck公式进行计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粒含量对尾矿材料液化特性的影响
张 超,杨春和
. 2006 (7):  1133-1137. 
摘要 ( 1573 )   PDF(477KB) ( 1371 )  
为了模拟沉积分选后颗粒组成的变化对尾矿材料的动力特性的影响,尾矿筛分后按不同的细粒(颗粒直径小于 0.074 mm)含量制备尾矿试样,并进行了大量的土动力学试验。分析了细颗粒含量对尾矿材料的动力液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于铜矿类尾矿坝的尾矿材料,当细颗粒含量占到总量的35 %时其抗液化性能最佳。根据尾矿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的研究结果,并结合现场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提出了适用于尾矿材料的细粒含量对标准贯入击数的修正式。该式可以分析不同细粒含量的尾矿材料的抗液化强度,提高尾矿坝液化判别方法的判别准确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矿坝地震反应的拟静力稳定分析
李再光 ,罗晓辉,
. 2006 (7):  1138-1142. 
摘要 ( 1509 )   PDF(553KB) ( 1349 )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1] 所建议的拟静力分析属于毕肖普总应力分析方法,由于没有考虑静态与动态条间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根据渗流场的分析结果得到静态孔隙水压力分布,依据动力液化分析确定动态孔隙水压力增量,并应用于条间水压力分析之中,提出了拟静力分析的改进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应用于某一尾矿坝动力稳定分析中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弹丸侵彻无钢筋混凝土的数值模拟
张德海 ,朱浮声 ,邢纪波,
. 2006 (7):  1143-1146. 
摘要 ( 2154 )   PDF(526KB) ( 1372 )  
采用二维梁-颗粒模型BPM2D(beam-particle model in two dimensions)模拟了刚性弹丸侵彻无钢筋混凝土的过程。离散元法(DEM)和有限元法(FEM)等数值计算方法各有其优势,同时也都存在不足之处:离散元法适于处理由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的破坏问题,但对于连续体计算结果精度不高;有限元法适于预测材料破坏的区域,但难以直接用于计算脆性材料破坏过程,因此将两种方法结合可以形成一种较好的混合模型。梁-颗粒模型BPM2D是基于离散元法,结合有限元法开发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3种类型梁单元形成混凝土数值试样,每种类型梁单元的力学性质均按韦伯(Weibull)分布随机赋值,以模拟混凝土细观结构的非均匀性,同时梁单元的强度随应变率不同而变化。利用此模型分析了弹丸侵彻下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并给出侵彻过程弹丸减速度-时间历程曲线。比较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表明梁-颗粒模型可有效应用于计算和模拟脆性材料动态破坏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口潮滩粉土体固结非均匀性研究
周其健,贾永刚,马德翠,单红仙,刘红军
. 2006 (7):  1147-1153. 
摘要 ( 1335 )   PDF(1499KB) ( 1230 )  
通过分析直立堤前海床地貌和深度剖面方向贯入强度特性及相邻自由海床剖面方向贯入强度特性,研究了黄河口潮滩粉土体动力响应的非均匀性。研究发现:沿海床剖面不仅存在水平硬层,同时也存在竖直硬层,且竖直硬层与水动力条件有关。结合现场循环冲击荷载试验和直立堤前多孔介质海床数值模型,解释粉土海床非均匀性形成的机制:由于粉土体中细小无黏性颗粒在波浪作用下逐渐脱离土骨架,在土体中缓慢流动汇聚,在后期波浪改造累积作用下固结排水强度增大,形成强度不同的地带,导致土体动力响应的非均匀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碎石变形特征及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效果评价
朱志铎 ,刘义怀
. 2006 (7):  1153-1157. 
摘要 ( 1659 )   PDF(470KB) ( 1372 )  
挤密碎石桩的材料是粒径较大的碎石,粒间粘结很小,其力学特性和其密度与侧压力有关,以往研究多作为弹性材料看待。利用大型三轴试验研究了碎石的变形特点,并根据试验结果总结了碎石的变形规律。在工程上常遇到的应变范围内,碎石三轴剪切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用双曲线拟合,体变曲线则接近于抛物线;单向压缩试验的轴向应力-应变符合幂函数曲线。徐-宿高速公路挤密碎石桩地基处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碎石桩处理后的液化地基的液化势得到消除,该试验研究工作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土地区挤密桩桩周土体挤密模型的确定
郅 彬 ,韩晓雷 ,戚明军,
. 2006 (7):  1158-1160. 
摘要 ( 2797 )   PDF(448KB) ( 1470 )  
研究分析了邓肯-张模型在挤密桩周土体应用中的不足。通过室内试验及对黄土地区挤土桩成孔对桩周土挤密原理的分析,认为桩周挤密黄土变形模量在破坏前符合邓肯-张模型,破坏后可用重塑土室内压缩试验的压缩模量与建议的转换系数? 确定,并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式,提出了黄土成孔挤密模型并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此模型为以后对桩周土体的应力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进一步完善挤密桩设计理论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互相关函数的单孔法波速测试优化算法
侯兴民 ,杨学山 ,廖振鹏 ,薄景山,
. 2006 (7):  1161-1165. 
摘要 ( 1282 )   PDF(502KB) ( 1287 )  
土的剪切波速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地基饱和砂土液化判别、地震反应分析等都依赖于剪切波速,由于其重要性,对它的测定技术和精确程度应重点研究。针对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单孔法剪切波速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互相关函数计算土层剪切波速的优化算法。克服了传统数据处理方法中经常遇到的负波速、波速数值明显过大或过小和同一土层各测点波速差别较大等4种不合理因素,提高了数据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阳鱼简河水库坝址区岩体结构面的多重分形
王洪兴 ,王 冠 ,唐辉明 ,王亮清,
. 2006 (7):  1166-1170. 
摘要 ( 1668 )   PDF(491KB) ( 1352 )  
研究了贵阳市鱼简河水库坝址区岩体结构面的多重分形。在研究区分别运用不同剖面岩体结构面测量统计结果进行多重分形分析,首先,利用选定的A区进行结构面多重分形分析,依次选取不同的单元尺度值将该区域划分为正方形网格并测量出每个单元的信息量;取适当不同的实数值,计算分配系数;利用直线拟合方法算出幂指数;利用有关方程,求出多重分维值、奇异指数和分维谱函数。然后,运用同样方法对其它选定的区域进行多重分形,分别计算出多重分维值、奇异指数和分维谱函数并进行对比,得出A区岩体结构面的多重分维值、奇异指数和分维谱函数最大值和平均值均较大,表明A区岩体结构面较发育且复杂,亦说明A区岩体的工程性质较差,并根据多重分形结果列出了各岩体质量优劣的大致排列顺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桥头粉喷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原因分析
张仪萍 ,俞亚南 ,周宏伟,
. 2006 (7):  1171-1175. 
摘要 ( 1735 )   PDF(521KB) ( 1419 )  
为了研究引起搅拌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原因,针对粉喷桩加固桥头软基沉降进行Biot固结有限元正反分析。有限元分析时的土体本构模型采用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模型,反分析时的土体本构模型分别采用Duncan-Chang非线性 弹性模型和Merchant黏弹性模型。计算分析表明,引起粉喷桩加固地基工后沉降的主要因素:早期时是交通荷载引,而后期土体蠕变的影响则占主导地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地形尾矿坝的三维渗流分析
路美丽 ,崔 莉,
. 2006 (7):  1176-1180. 
摘要 ( 1773 )   PDF(550KB) ( 1480 )  
对于复杂地形的尾矿坝,由于二维模型不能充分反映复杂多变的渗流域,也不能考虑到三个方向渗流因素同时作用的影响,从而无法体现真正的渗流场。通过建立三维渗流数学模型,并考虑复杂断面概化和地形的简化,对实际工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对复杂地形的尾矿坝渗流分析时必须采用三维模型,三维数值计算中对复杂地形进行适当的简化和概化对结果的影响较小,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因此大大减小了计算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间距双线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相互影响研究
林 志 ,朱合华 ,夏才初,
. 2006 (7):  1181-1186. 
摘要 ( 1836 )   PDF(619KB) ( 1546 )  
对上海复兴东路越江公路隧道——近间距双线盾构隧道同向施工时相互影响的现场监测进行了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工程背景及其概况,然后介绍了为研究近间距盾构隧道相互影响而布设的监测项目,包括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以及深层土体沉降、北线隧道三维位移、圆周变形、接缝宽度、北线隧道所受水土压力、北线隧道衬砌内力和土体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对监测数据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了后建隧道推进时对地面沉降、深层土体位移变化、超孔隙水压力产生和消散、先建隧道衬砌位移、变形、内力的影响规律。从现场监测的分析结果来看,后进隧道对周围土体和先建隧道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大直径近间距双线推进的越江盾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级加载下岩土流变的神经网络模型
宋 飞,赵法锁
. 2006 (7):  1187-1190. 
摘要 ( 1676 )   PDF(434KB) ( 1401 )  
针对分级加载下用线性叠加原理来描述岩土非线性流变存在的问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代替传统数学力学方法,建立了分级加载下岩土流变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且对具体岩石的蠕变试验曲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岩土的非线性流变,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为研究岩土的流变特性特别是分级加载下岩土的非线性流变特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渗流模型的路基排水设计计算方法初探
魏云杰,许 模,裴向军
. 2006 (7):  1191-1194. 
摘要 ( 1527 )   PDF(429KB) ( 1299 )  
根据我国西部不同气候、地形地貌因素,将有关农田水利排水的渗流模型引入了公路路基排水,重点研究了完整盲沟的无降雨渗流模型、连续降雨入渗模型、降雨停止后渗流模型、阶段性降雨模型及其解析解。通过工程实例,运用连续降雨入渗模型和降雨停止后渗流模型,计算了路基内部盲沟的设置间距和排水时间,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为西部公路盲沟排水设计中的排水计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湿时黄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分析
张茂花 ,谢永利 ,刘保健
. 2006 (7):  1195-1200. 
摘要 ( 1599 )   PDF(516KB) ( 1950 )  
采用固结不排水剪切方法,对非饱和原状Q3黄土进行了增湿情况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得到了湿陷性黄土的极限强度与初始含水量及围压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增湿过程中黄土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始含水量下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强度包线是由两条直线组成的折线,高含水量时的强度包线仍符合莫尔-库仑理论准则。非饱和黄土的黏聚力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而迅速降低,而内摩擦角受初始含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小。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总应力指标始终小于相应的有效应力指标;并发现非饱和黄土的有效黏聚力 与初始含水量w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拟合为指数函数。最后简要分析了初始含水量和围压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东新城区紫红色泥岩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吴益平,余宏明,胡艳新
. 2006 (7):  1201-1203. 
摘要 ( 1506 )   PDF(539KB) ( 2035 )  
通过地质调查及大量岩土力学试验,对巴东新城区中三叠统巴东组二段T2b2紫红色泥岩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综合研究。测定了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和岩石的物理及水理性质参数。由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室内崩解试验发现,紫红色泥岩具有较强的崩解特性,且与岩石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试验得到岩块的力学性质指标和变形特征。进行了点荷载试验,对不同风化程度和不同物理状态下的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对工程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基坑大直径双环梁支护体系监测与分析
姜忻良,孙良涛,宗金辉
. 2006 (7):  1204-1208. 
摘要 ( 1753 )   PDF(681KB) ( 1234 )  
双基坑大直径双环梁支护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通过对天津铜锣湾广场基坑工程中的环梁支撑内力和坑周土体水平位移的现场施工监测和数据结果分析,讨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环梁结构受力的特点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了基坑周边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为考虑施工因素的环梁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载荷试验的青藏铁路试验路堤沉降监测设备可靠性验证
胡明鉴,汪 稔,黄明奎,于基宁,付 伟
. 2006 (7):  1209-1213. 
摘要 ( 1419 )   PDF(915KB) ( 1250 )  
青藏铁路成败的关键在路基工程,而路基工程的关键是冻土问题。为研究填土分选重组试验路堤的承载力状况以及冻土沉降钻孔监测设备的性能和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基于平板载荷试验的冻土沉降监测设备可靠性验证,估算试验路堤的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将试验路堤土体视为各向同性弹性连续介质模型是合理的;冻土变形监测设备测试结果与利用土介质的各向同性弹性连续介质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吻合,显示出冻土钻孔变形监测设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糊聚类方法研究堤坝渗漏
樊哲超 ,陈建生 ,董海洲 ,赵 霞,
. 2006 (7):  1214-1218. 
摘要 ( 1031 )   PDF(4052KB) ( 1027 )  
稳定同位素、水化学的方法是研究堤防渗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以往人们大多只是定性的分析判断。结合北江大堤工程实例,尝试应用模糊聚类方法,选取22个水样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值作为指标特征值,并赋与不同的权重,进行模糊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T12孔和T9孔北5 m处涌水、江水和T9孔北排水沟出水在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的Cl-及TDS上表现出了较大的相关性,可能为同一补给来源,为堤坝渗漏通道的判断提供了佐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浆材料介电常数在雷达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杜 军,黄宏伟,谢雄耀
. 2006 (7):  1219-1223. 
摘要 ( 1254 )   PDF(1539KB) ( 1163 )  
利用探地雷达(GPR)方法探测软土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分布效果时,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准确识别介质界面的关键。在估计波速时常常将介质的介电常数假设为固定不变的常数,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为保证探测图像识别的精度,首次利用网络分析仪对不同配比、不同探测频率和不同龄期下软土隧道壁后注浆材料的介电常数进行了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基于射线追踪原理的GPR数据二维正演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模拟的探地雷达隧道壁后注浆分布探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探地雷达探测频率而采用相应的介质介电常数来进行探地雷达探测图像的准确识别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OTDR的基坑变形分布式监测实验研究
刘 杰,施 斌,张 丹,隋海波,索文斌
. 2006 (7):  1224-1228. 
摘要 ( 1708 )   PDF(525KB) ( 1466 )  
在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深部土体的水平位移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是近年来国际上研发成功的一项新型的分布式光电传感技术。通过该技术,将传感光纤按照一定的工艺粘贴在埋置于土体中的测斜管上,由传感光纤实测的应变分布,可以实现深部土体水平位移的在线监测。通过室内的模型模拟试验,由实测的光纤应变可以准确地得到测斜管上任意一点的水平位移。结合南京市某深基坑进行的现场试验,探讨了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应用于基坑深部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的具体施工工艺,验证了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